当你启动手机,屏幕里的阳极会放出正电荷,阴极则会放出电子,它们双向奔赴,最终在有机发光层里相遇,并释放出能量。
见到此状,发光材料被正电荷和电子们塞了一嘴狗粮,被迫当起了电灯泡——它们亮了。你的手机屏幕,也亮了。
这些发光的高分子聚合物,适用于“玻璃化温度”的理论。不幸的是,东北和新疆的冬夜气温,掉出了发光有机物的舒适区。
一旦在哈尔滨的寒风中待久了,长长的有机分子链们便开始懒得动弹,悄悄变硬,“坚挺不屈”。若手机原本是展开的,就会有些合不上。
如果它已经合上了,你又要掰开屏幕——在那一瞬间,转轴附近的屏幕就有可能裂开。
应对方法:
- 别折,也别开。有外屏用外屏,没有外屏就用小屏凑活一会儿吧——不折叠,也有面儿。
- 暖它。不管是体温还是暖气,让它保持在0度以上,从根本上避免损坏的可能性。
近几年也有一些厂家进行了低温下的测试,例如三星的可折叠OLED屏幕,理论上能在-20℃折叠三万次。OPPO的Find N3也能够在-20℃下正常折叠使用。但到了-30℃,几乎就没什么折叠屏能够幸免于难了。
或许你会觉得有些矛盾:开篇不是说三星手机不耐冻吗,怎么又能抗零下20度了?其实我们也很困惑,因为各个厂家的说明书、宣传口径都不太一致。说明书上的推荐使用温度,往往会比宣传片高一些。
目前主流折叠屏手机,说明书上标明的适宜工作温度都是0-35℃
说明书和宣传之间的差异,可能是考虑到了整机各个部件,也可能是厂家的稳妥之举:理论上是没问题,但不建议你冒险,更不建议你经常在低温下折叠。毕竟温度越低,折坏屏幕概率越大。
去漠河这样的极寒之地旅游时,就不要带、更不要买折叠屏了,还是等一等未来的低温折叠屏技术吧。
页码:上一页